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电改红利释放 实体经济减负

点击次数:2019-02-05 12:03:30【打印】【关闭】

2018年我区预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达45亿元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区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8%,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有关专家表示,工业用电量回暖

2018年我区预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达45亿元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区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8%,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有关专家表示,工业用电量回暖,一方面说明企业市场信心在增强,另一方面也与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密不可分。
“去年,在外部环境挑战加剧、企业生产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电力体制改革让富士康南宁科技园享受到更多红利,减轻了生产经营中的压力。”富士康南宁科技园有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电力市场化交易范围的扩大,2018年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参加了工业园区10千伏用户电力市场化交易,全年共降低用电成本858万元。
改革,就是要打破体制与机制的障碍,突破利益的藩篱,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日前,在2018年广西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的评选中,由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推进的重点改革任务“制定发电权交易实施方案,探索建立火电、水电、核电互补机制”入选。
去年3月,作为我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以来出台的首个重要文件,“1+2”电改政策措施的出台引起企业广泛关注。《进一步深化广西电力体制改革若干措施》,以及《广西水电与火(核)电发电权交易方案》《广西工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电力市场交易方案》两个配套方案,聚焦我区电力体制的深层次问题,打出电改“组合拳”,进一步扩大了改革惠及面。
大幅提高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是电力改革的重中之重。根据“1+2”配套文件的相关措施,我区进一步扩大了电力市场化交易范围,实现大工业所有电压等级全覆盖和一般工商业(首批38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大数据中心用户)市场化交易。自治区级及以上的工业园区内10千伏大工业电力用户、38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的电力用户到户电度电价0.54元/千瓦时,分别比原目录电价降低0.0861元/千瓦时和0.1125元/千瓦时;大数据中心到户电度电价0.349元/千瓦时,比原目录电价降低0.3035元/千瓦时。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经济运行处负责人表示,此前的电力直接交易主要为35千伏电压等级以上的大工业用户,参与企业只有400多家,没有实现大工业全覆盖。这次改革,不仅将园区10千伏电压等级的工业用户纳入其中,而且还将交易范围扩大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用户和大数据中心用户,参与的企业数量大幅提高。
改革带来的效应在持续释放。2018年,在改革的推动下,我区电力市场化交易实现各行业领域全覆盖,包括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电力市场化交易覆盖全区14个设区市,并实现大、中、小、微企业全覆盖,走在全国前列。
据统计,全区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企业由2017年的446家增加到2018年2622家,增长4.9倍。其中,35千伏电压等级及以上大工业用电企业452家、工业园区10千伏电压等级大工业用电企业1918家,集聚区用户78家,大数据用户6家,合计完成交易电量502亿千瓦时。
与此同时,为缓解我区水电、火电、核电的矛盾,在“1+2”改革中,我区提出实施水电与火(核)电发电权交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电力资源的作用,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水电发电机组替代火(核)电发电机组发电,全面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目前,我们建立了水火(核)电发电权交易长效机制,每月根据天气、来水和市场情况及时优化交易时序,灵活组织水火(核)电发电权交易。”广西电力交易中心交易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建立水火(核)电发电权转让机制后,我区系统开展水火(核)电发电权交易,丰富了电力市场交易品种,并为协调解决电网丰水期调峰矛盾、缓解丰水期弃水压力、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提供了新方式。
截至2018年底,我区共组织水火(核)电发电权置换交易8批次,总成交电量约37.6亿千瓦时,有效避免了弃水现象的发生。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电力营商环境的不断改进,电力已成为我区工业企业发展的强力支撑和动力源。据统计,2018年我区预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达45亿元,在全国率先完成了“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下降10%”的目标 

浏览相关内容: